信息摘要:
1949年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的哈斯勒(GeraldHaler)等人最早启动了膜脱盐研究。1950年,美国科学家DR.S.Sou…
1949年,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(UCLA)的哈斯勒(Gerald Hassler)等人最早启动了膜脱盐研究。
1950年,美国科学家DR.S.Sourirajan,有一回无意中发现海鸥在海上飞行时从海面啜起一大口海水,隔了几秒后吐出一小口的海水。经过研究,诞生了
反渗透膜的原型。
1956年,UCLA除了哈斯勒课题组外,尤斯特(Samuel Yuster)教授的课题组也在OSW的资助下开展膜脱盐研究。
1959年,洛布和索里拉金通过一系列探索,采用醋酸纤维素-丙酮-水-高氯酸镁四种原料,首次制备出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合成
反渗透膜。
1965年,在洛布参与指导下,世界上第一台商业反渗透装置在加利福尼亚州科林加(Coalinga)小镇建成,每天产水5000加仑。
1965年前后,陶氏化学(Dow Chemical)和杜邦(DuPont)公司均投入力量开发中空纤维
反渗透膜,这可能与它们熟悉纺织业的背景有关。
1966年,陶氏化学的马洪(H. I. Mahon)设计了第一套中空纤维膜纺丝系统,开发了基于三醋酸纤维素材料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,并申请了第一件专利。
1970年,海德能公司正式进入反渗透膜领域。
1971年,杜邦公司申请了基于聚酰胺材料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专利。
1977年,卡多特与其他3人一起成立了FilmTec公司。1979年,卡多特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界面聚合法制备反渗透膜的专利。
1978年,东丽第一款低压
RO膜产品上市。
1985年,陶氏化学在放弃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后,全资收购了FilmTec公司。这就是大名鼎鼎的
陶氏膜的由来。
1990年,韩国三星(Samsung)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开始研究反渗透膜技术。也就是现在的世韩膜。
1991年,东丽海水
RO膜元件上市。
1996年,84岁的布雷把脱盐系统公司卖给了Osmonics公司。2002年,GE以2.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Osmonics公司,这就是GE膜的由来。
2005年,号称以纳米技术提升反渗透膜性能的NanoH2O公司在美国加州洛杉矶成立。
2014年,韩国LG化学以2亿美元全资收购了NanoH2O。也逐步跨入主流RO膜供应商的行列
至此,国际上最知名的几大反渗透膜厂家都已经出场了。
据全球水务情报(GWI)统计,2012-2017年间,在50000吨/天以上的大型反渗透系统中,76%的RO膜出自东丽、陶氏、海德能、LG化学等4家供应商,分别占比28%、21%、17%和10%。